请登录 免费注册 欢迎访问东莞博宇职业培训学校
扫一扫
更优惠

培训/就业咨询

0769-22989800

育婴师分析黏人宝宝及应对

时间: 2014-06-09 06:52 来源: 未知条评论

 宝宝分离焦虑

一位朋友说她家有儿子一岁半,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时孩子都嚎啕大哭。悄悄溜走不行,好好讲道理也不行,告诉他妈妈去赚钱买玩具、买好吃的等等,他表面上理解但是一转身真的要出门时却总是哭得好伤心,经常弄得她很不忍心,工作时也总是分神,担心他会不会在家里哭,会哭出毛病来,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位妈妈的问题是最具代表性的育儿问题,每个职场妈妈在孩子年幼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凡60%以上的孩子都会出现的行为,基本就是是正常现象,这种行为现象具有有其发展规律的合理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然后自然缓解,只要妥善应对,不会出现问题。所以,职场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过与焦虑。

  育婴师分析,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到两岁的孩子,正处于依恋关系最明确的时期,对特定人的依恋会变得专注、强烈,一旦离开就会感到不安,产生焦虑,这是非常正常的分离焦虑。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黏人说明了孩子的心智在正常向前发展。

  专业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邵燕玲教授说,黏人说明孩子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能够判断自己单独做事与跟妈妈在一起的不同,也有能力做出让自己更快乐的选择跟妈妈在一起。所以,对一两岁的孩子来说,黏妈妈是宝宝非常正常的行为反应。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家长不忍看到孩子哭,更担心自己走后孩子会一直哭下去。事实上孩子通常是哭给妈妈看的,他的哭是一种挽留方式。所以,妈妈离开之后,孩子一般很快就会不哭了。以至于果断离开去上班的决心常常在孩子的哭声中崩溃,整个离家行为变得黏黏糊糊,甚至希望留下来陪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行为,很容易被他的后果所强化,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哭声能留住妈妈,或者得到妈妈更多的安慰或关注,就更容易用这种方式来挽留妈妈。

  偷偷离开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有的家长怕孩子哭闹,选择偷偷离开,不让宝宝发现。这样做其实无助于孩子适应和缓解分离焦虑,因为依恋妈妈的孩子在没有任何预期的情况下,突然发现妈妈已经不见了,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最可能的反应是:妈妈随时都可能悄然消失,太让人难过了,以后我一定黏好妈妈!此情此景,孩子也许会默默接受现实,也不会哭泣,但他们的安全感,却在不经意间受到了伤害。如果妈妈事先本来答应过孩子继续陪他,却又不辞而别,情况还可能更糟,孩子可能会因此发现:原来最爱的妈妈也会欺骗我,太让人伤心了!连最亲的人都不值得信任,我还应该相信别人么?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也许就由此产生。

  有的妈妈会尝试把上班的意义和对孩子的好处跟孩子沟通,有的孩子也的确听进去了。但很快就会发现,孩子对这类道理,往往容易阳奉阴违当面听进去了,但一到需要他接受妈妈离开的时刻,刚讲的什么都忘记了,照哭照闹。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跟孩子沟通的艺术,原本就没有一刀切的答案,适合这个孩子的,未必适合那个孩子,今天用着灵验的,明天也未必奏效。所以,对于讲道理的办法,不能期望过高,因为道理是认知的范畴,认知活动是高级神经所主,注意却是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后者的反应速度往往比前者快零点零几秒,看见妈妈离开的一刹那,孩子对分离的恐惧早就让他们在意识不到认知层面的信息时作出反应,道理自然就没用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让宝宝适应缓解这种分离焦虑和不安呢?

  育婴专家建议:平静面对宝宝的哭声

  首先,妈妈们一定要做好面对宝宝哭声的准备,坦然地跟宝宝再见,并告诉他下班后再回来陪他。这时候,孩子可能还是不太愿意接受妈妈要离开的事实,依然可能会哭闹着拖住妈妈不放,但只要妈妈平静地对待这一切,就算是在孩子哭声中离开,所带给孩子的伤害也不过是短暂的分离焦虑。而且,在这种情景多次重复之后,孩子就会明白一个事实:在妈妈没说要离开时,她就不会离开,即使她离开了,该来的时候她还会重新回到我身边,所以,妈妈的离开并不可怕,而且这种离开是可以事先知道的。这种主动认知建构,才不会破坏孩子对亲子关系的安全感,才会让孩子尽快的缓解分离焦虑、并适应分离

相关阅读:

Responsive image